Qcon上海2014

大中型团队中的精益创新

专题出品人: 
专题日期: 
星期五专题

“3000个想法 = 300个实验项目 = 10个成熟项目 = 2个大规模的正式产品发布 = 1个商业成功”。无数创业想法都黯然收场,以失败告终。创新创业充满了不确定性,创新创业并不是以投入多少或者时间长短来决定胜负。以精益创业为代表的通过“验证式学习”,“快速失败”,“快速反馈”来持续发掘用户需求,迭代优化产品全面兴盛。而这种创新创业兵不仅限于那些车库创业派,大企业也不断开始利用精益创业的方法探索推出新创业务。 在这个专题中,我们会了解到:

  • 大公司中的小创业团队如何通过快速迭代验证的方式探索新创业务
  • 如何让产品创意在市场和客户中得到验证
  • 战壕里面的创业公司团队如何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,“不舒服地”生存着
  • 创新创业团队的第一手经验分享

创业团队都会经过初创期,成长期和转型突破期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的烦恼都不相同。

  • 初创期面临的问题是针对谁?开发什么东西?创造什么独特价值?
  • 成长期的烦恼是产品迭代和用户增长在快速飞奔,团队人手和资源却捉襟见肘。
  • 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成长,会进入增长放缓和停滞阶段。旧的引擎熄火了,改版,优化,营销,推广...无论如何调整,起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,必须找到下一个增长引擎。

通过天天动听在这三个阶段中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对精益创业的体会。

  • 初创期: 我们之前的背景并不熟悉音频软件开发,创业时的想法也不是音乐播放器。经过了怎样的波折和思考,才会有了天天动听这个产品?
  • 成长期: 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推广费用,天天动听快速做到3亿用户,我们如何找到快速增长的引擎?事后复盘,其中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?
  • 转型突破期:新增仍然在快速增长,但日活却增长放缓。经过了数次改版,尝试了很多新点子,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,为什么现在却失灵了,精益创业的方法论能帮助我们突破吗?

我们在实际产品开发的过程中,常常会面临这样的窘境:

  • 业务需求「不确定」;
  • 技术实现方案「不确定」;
  • 交付日期「确定」。

如果按照常规的做法,我们就需要先要求PM必须确定业务需求,而与此同时,我们提前针对技术实现方案做技术调研,最终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交付日期。事情发展到最后,往往不是延迟交付,就是匆忙上线BUG不断。无论是哪种结果,都会对理想的业务目标造成伤害。

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。

收得91无线的百度,期望结合自身在PC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投放经验和技术积累,结合91在移动分发领域的变现经验,从无到有建立一套全新的移动变现模式。而我的团队接到的任务就是开发一个移动商业变现平台(91内部命名「百脉」),从业务上重新梳理移动广告售卖模式。而为了后续更好地融入百度,技术上也期望尽可能利用百度现有的技术服务。与此同时,整个平台期望用4周的时间实现一期上线。

本次分享,将通过这个案例,向大家讲述面对种种不确定因素时,怎样利用短迭代和快速反馈降低风险,最终按时并高质量地交付产品。

分享的经验包括通过利用精益创业技术来构建Adobe新产品,和Spotify如何利用精益创业技术来在我们的产品中增加新性能。

演讲大纲:

1. “今夜酒店特价”的计划和结果

2. 反思在面对未经验证的市场和解决方案时,计划的荒谬性

3. 两个世界:确定性的世界 & 不确定的世界

4. 我们需要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

5. 谦卑,放弃预测和强控制

6. 放手,向大自然学习

讲师豆瓣技术团队从20人扩大到300人,在技术管理方面演进的故事。

并且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以下经验:

  1. 我们是如何花两年时间去开发CODE系统的?
  2. 如何把开源软件的开发流程引入到一个公司内部?
  3. 这么多工程师一起进行开发,要用到GitLab,Sentry,CI,等等很多工具,那么这些工具是自己开发好,还是买现成的好?
  4. 到底什么是工程师文化?如何保持一家公司的工程是文化?
  5. 工程师每天到底在做什么?我们如何看到,并形成良性竞争?
  6. KPI,这些是必要的吗?我们应该如何考核工程师的工作?

更多精彩內容,尽在清风的演讲。

随着“互联网思维”的泛滥,精益创业也开始泛滥在各种媒体上。

但抛开各种浮夸,精益创业的本质: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时候,用快速迭代与验证来降低风险与成本的一种方法论。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摩尔定律所预估(18个月翻一倍),每天都充满着各种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。而MudLab作为一个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团队,我们每天都在精益创业方法的指导下摸索、实践和改进着。

希望通过分享创业中的几个小故事,够抛砖引玉,能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发。

故事1. 关于节奏

公司就像汽车一样,保持发动机的转速很重要:一台熄火状态的汽车,怎么打方向都是没用的。

精益创业、MVP与快速迭代,大家耳朵里都听出老茧了,可是为何实践起来很难?

故事2. 关于速度

速度的源动力来自创新。

而从工业革命之后,社会分工开始越分越细,人们越来越专注在某一个小点上去优化和改进。

当创新变得越来越难,难道用加班来弥补速度的缺陷?

故事3. 关于验证

从文艺复兴以后,人们开发普遍采用科学研究未知的方法:根据现象做出假设,通过个体实验的验证,抽象出普遍的道理。

创业也是一样,根据用户需求构想解决方案(产品),放到实际市场中验证,然后复制与扩张。

这道理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应当,但为何说创业者的“原罪”会蒙蔽他们的意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