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豆瓣最后这两年
讲师:
所属专题:
讲师豆瓣技术团队从20人扩大到300人,在技术管理方面演进的故事。
并且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以下经验:
- 我们是如何花两年时间去开发CODE系统的?
- 如何把开源软件的开发流程引入到一个公司内部?
- 这么多工程师一起进行开发,要用到GitLab,Sentry,CI,等等很多工具,那么这些工具是自己开发好,还是买现成的好?
- 到底什么是工程师文化?如何保持一家公司的工程是文化?
- 工程师每天到底在做什么?我们如何看到,并形成良性竞争?
- KPI,这些是必要的吗?我们应该如何考核工程师的工作?
更多精彩內容,尽在清风的演讲。
豆瓣网前技术总监
2012年起,清风开始在豆瓣主导CODE平台的开发。CODE是豆瓣内部一个基于Git版本控制系统的协作平台,最初是豆瓣为了解决自身的开发流程、代码管理、上线等问题开发的。这不是一个公司项目,但仍然聚集了众多的豆瓣工程师参与其中。截止目前,CODE已经托管了豆瓣内部几乎所有项目的代码。
在豆瓣内部,CODE的主要用途包括:存储代码仓库; 代码审查,工程师日常沟通;持续集成,上线系统的联动。
随着CODE系统的逐步完善,豆瓣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使用这套系统,并且参与这套系统的开发。因此,从2013年初开始,他们就陆续把使用中的一些基础库开源了。2014年2月14日,在豆瓣CODE项目成立两周年之际,豆瓣宣布将CODE的整个项目框架开源。同时开源的还有该项目使用的Git封装器,以及一些其他基础设施,如 Mikoto、 Linguist 、 P、 CodeLive等。